您的位置: | 首页 党建成果展示 |
立足专业 完善“三三模式”全员育人长效工作机制――记哲学系党委“为人为学”活动 |
|
2012-04-16 浏览次数:
|
一、主题设计及活动载体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国也多次提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但第一专业报考攻读哲学的学生却寥若晨星。面对这一重要但又“冷门”的专业,面对绝大多数被调剂进哲学专业的学生,如何稳定专业思想,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一直是哲学系党委的首要任务,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哲学系党委把学生专业思想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首要问题来解决。系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老中青三代党员共同反思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开展以“为人为学”教育、“处理好做人和治学的关系”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主线,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指路。 二、过程、做法和创新点 “为人为学”是哲学系老党员、老教授,我国著名哲学 (一)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哲学系党委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比如,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年,党委举办“理想与信念――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交流会”,老中青三代党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畅谈社会变迁和生活变化,生动再现了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又如,在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2009年,党委举办“老中青三代党员共话新中国六十年”座谈会,老中青三代党员济济一堂,畅谈建国六十周年来的心得体会,让在座者触摸到祖国前进的脉搏,更加体验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后,哲学系党委举办了“世博?城市?人”为主题的论坛。世博志愿者登台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朱新轩老教授以“从世博志愿者看80、90后的青年一代”做了发言,通过师生共话世博、重温世博,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喜党委组织以“学党史,继传统、讲党性,争先创优,为党增光添辉――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纪念活动。三位特邀党建组织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与学生党员共话建党90年来党的光辉历史,党员肩负的光荣使命,激励大学生、研究生党员以“理想、信念、价值观”为基石,加强党性修养,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作出表率,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正值我校60周年校庆,系党委举办了以“传承.创新.成才”的专场报告会,请哲学系徐如庄、朱新轩、彭漪涟三位老党员讲述徐怀启、严钦尚、冯契大师们“做人与治学”的好传统,讲述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和治学理念。这次报告会、对全系师生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二)认真抓好两个时间节点,开启大学生、研究生人生新征程之门。 大学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三年是人生的重要节点和转折时期,也是青年一代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增长才干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生、研究生刚入学之始,就要加以引导,让新入学的大学生、研究生走好人生之路。从2008年开始,系党委以“新生活、新起点――如何走好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之路” 、“我的大学,我的人生之路、“尽快转换角色,做合格的研究生”、“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等为主题,分别对一年级大学生、研究生进行辅导和座谈。彭漪涟、朱新轩两位老党员,结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和过去指导研究生的经验,给本科生、研究生传经送宝,激励本科生、研究生努力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对帮助新入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加快转换角色,掌握新的学习规律,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目标,在大学起步阶段走好人生之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和研究生临近毕业即将走向社会,这又是人生道路的一次大的转折。三位老党员与学生进行座谈,围绕着“开阔视野,谋求发展,走好人生之路――寄语应届毕业大学生、研究生”、“理想、现实、职业、前途”为主题作了发言。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准确定位,开阔视野,放眼未来,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才干,在艰难曲折中磨练成长,走好毕业之后的人生之路;特别是党员毕业生更要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经受党性锻炼和考验,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三) 创新活动模式:实现“三三”互动和结合 现代大学生、研究生思想活跃,信息灵通,对他们思想教育如果还是停留在灌输式,说教式,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抵制和拒斥。因此,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组织的活动必须尽量做到“四个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以求能够真正面对学生的需要。但是,要作到这一点,光靠我们老党员,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需要凝聚多方面的力量协同工作。近年来,在哲学系党委领导下,我们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都是采用“三三制”模式进行的,即以老党员为重要力量,中年骨干教师党员、政治辅导员参与,大学生、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老中青“三代互动”;哲学系党委领导下的关工委、党支部、团支部“三条线相结合”开展活动。在老中青三代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找准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 三、活动成效: (一)总结经验,形成文著。 我系老党员将多年来从事的“为人为学”的教育工作加以总结,化为理论成果。彭漪涟老师于2008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资助出版了《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学术著作;2010年,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资助出版了《心灵的自由思考》这部新著。朱新轩老师不断总结“为人为学”的经验,他于2008年在《关心下一代》(上海)第二期刊发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大学生“为人为学”中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文。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他们多年从事“为人为学”教育工作的艰辛探索和总结。 (二)促进互动,活跃思想。 贯穿于“为人为学”教育之中的“三三模式”主要采取主题座谈的方式,从主题的选择、问题的征集到发言的内容,力求做到同学关心、教师关注、学校关切,避免脱离实际和陈腔滥调;座谈的方式有利于大家各抒己见,创造轻松开放的讨论氛围。很多同学都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青年成长”、“人才培养”等都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绕不开的话题,组织老中青三代党员共同讨论,让中青年传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让老同志随时掌握中青年的思想动态,在老中青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认清社会和自己,找准定位。 (三)扩大影响,提升素质。 “为人为学”教育的展开,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但是其活动辐射范围却超出了党支部,突破了以往组织生活仅限于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局限,把作为党组织后备军的团支部和研究生会骨干也纳入其中,不但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同时也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在过去的一年多来,共有30多位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10位为团支部和研究生会骨干,他们表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如无偿献血、为灾区募捐、担任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中,党员同学都冲锋在前,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而,他们期待也能够成为其中一员,青年学生不断进步,切实有效地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该项目在2011年教卫党委系统开展的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十佳案例之一,并被发布于上海教卫党建网。) |